千人大会!全国农牧精英到山东学放养养猪业迎来一场商业模式变革?,安佑饲料价格
到山东,学放养!5 月 18 日, 2025全国猪业放养模式高端闭门思享会暨首届好猪苗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 在 山东青岛成功举办 。
聚焦新模式,站在新起点,迈向新赛道,本届大会着力打造生猪放养及好猪苗产业链高端交流平台。 国内 养猪领域 顶尖专家、行业领袖、企业代表等 超 1000 位 行业精英 齐聚, 碰撞思想火花, 探讨 产业趋势。 大会由南方农村报 社主办, 农财宝典、新牧网 、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 承办, 安佑集团 战略合作 。
当下,中国养猪业正经历一场意义非凡的变革,从大规模自繁自养模式,向轻资产的“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模式回归,且涌现更多创新合作模式。
广东南方农村报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正在致辞中提到,在业变革的大潮中,专业育肥作为精细的生产分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养猪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山东是这场变革中最璀璨的那颗星,山东放养模式已然成为行业内众人瞩目的焦点。
据了解,作为全国生猪养殖大省,山东肩负着保障国家猪肉供给的重任。2024年,山东猪业在变局中谋求发展,全年出栏生猪4333.6万头,猪肉产量356万吨,规模化养殖占比达75%。数据显示,山东省内活跃着近400个放养团队,放养量占全省出栏量半壁江山。
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刘思当致辞表示,近年来,面对行情、疫病、环保等多重挑战,山东率先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专业化育肥道路。而“轻资产、专业化、风险共担”的放养模式创新,多元的放养企业主体涌现,则成为山东猪业转型的标志。这一模式为全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南北分工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国内放养产业蓬勃发展,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份市场开拓,都凝聚着行业同仁的心血。”安佑集团华北事业部总裁程彬在致辞中提到,独行快,众行远,行业企业唯有抱团取暖、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才能行稳致远。安佑集团深耕行业多年,愿以开放的姿态,共享技术、共担挑战、共谋发展,携手实现价值共生、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放养产业迈向新高度。
据了解,本届大会议程内容丰富,共设置16个专题报告和1场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放养产业链的疫病防控、好猪苗营养方案、养殖业未来趋势、数智赋能生猪放养、放养产业链的机遇和挑战等多项议题做精彩分享。现场干货十足,高朋满座,在合作交流同描绘生猪放养及好猪苗产业链新蓝图。
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刘思当带来《放养产业链的疫病防控》精彩报告。当前,放养猪场正面临疫病防控的严峻考验,刘思当将疾病主要分为猪病毒性疾病、猪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针对疾病的防控,刘思当提出“新质生产力驱动 + 五道防线构建” 的综合方案:一方面推动劳动者(老板、技术人员、饲养员)专业能力提升、劳动资料(环境、饲料、防疫)优化升级、劳动对象(猪群品种与健康状态)强化培育;另一方面构建涵盖生物安全、免疫防控、药物预防、药物治疗、疫病净化的五道防线。通过多维度防控体系协同,破解疫病困局,实现生猪高效健康养殖。
放养模式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内涵,具体涵盖健康养殖效率与品质的高质量提升、人才与技术储备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共进。
放养公司深度运用平台化“储水池”理论,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在种猪与母猪场合作环节,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与合理的价格机制,确保母猪场在仔猪销售环节能够获得合理利润;解决种猪销售难题,提高种猪更新率。养户按照公司要求进行生产,遇到特殊情况,公司承诺保障工人工资及各项费用支出,并协助养户快速恢复生产。公司提供转型的人员有二次创业机会,按照管理团队总体成绩分享发展红利。在生产管理方面,采用先进的阿米巴育肥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育肥环节,提升猪肉品质;注重团队建设,培养一支具备创新服务能力的专业团队。
在未来,体系内将涌现出多种灵活且多元的合作模式,涵盖随行就市的仔猪采购模式、仔猪定价销售模式、仔猪定价入股模式、为母猪场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模式、仔猪定价回收模式、母猪放养模式等。此外,体系还将开展订单式生产,精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生猪养殖中,成本是养殖户精准把控养殖效益的关键,更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石。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青岛嘉大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曹庆明提出“成本为王”的运营观点,将生猪成本精准拆解至六个环节,实现分环节攻坚。
曹庆明围绕猪苗、饲料、生产、健康、人员管理及销售策略六个环节构建成本控制体系。在猪苗成本环节,锁定与牧原等头部企业合作,构建低价苗优势,目标成本6元/斤;在饲料环节,通过订单生产与精准配方,精准控制饲料成本;在生产管理环节,推行“五个7天”标准化管理,涵盖温度控制、分群管理、保健免疫等,保障成活率超95%,进一步降低成本。
安佑集团市场总监王志博士对“如何养成健康好苗”这一行业焦点话题展开深度剖析,着重分享了断奶后保障食量对仔猪健康生长的关键意义,以及优化断奶成本对于养殖效益提升的重要价值。
研究表明,仔猪断奶后若出现一天不进食的状况,其肠道绒毛便会迅速萎缩,导致营养吸收面积大幅缩减,这不仅会使仔猪更易受到病菌侵袭而患病,还会造成消化酶活力迅速下降。因此,保障仔猪断奶后的食量需从营养调控、免疫强化、环境优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为仔猪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吃人工乳比较贵还是吃肉猪料比较贵?王志博士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与案例分析,为养殖户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策略。体重10kg前吃人工乳,长骨架、长瘦肉,料肉比约1.2,每公斤体重造肉成本1.2*9元=10.8元。不吃人工乳,前期长得慢;后期用肉猪料代偿性生长补回,110kg体重时,肥肉增长快,料肉比约4.0,每公斤体重造肉成本4*4元=16元。
为有效缓解断奶应激问题,补喂七彩奶(豆)产品是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呢?王志博士指出,使用该产品7天,仔猪增重可达0.5kg左右,同时育成率能提升3%。
青岛康地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总监王小龙分享《猪场年产出最大化的难点及解决方案》主题报告。王小龙强调,猪场经营需以中长期现金流为核心,通过提升出栏量摊销固定资产成本(如设备利息),并严控饲料、兽药等可变成本,确保盈利与现金流转正。
针对固定资产快速周转难题,提出采用四周批生产模式提升断奶仔猪产量,搭配“36小时快速洗消方案”缩短空栏时间,辅以高效洗消方案(泡沫清洁剂+专用设备),可节省60%时间及资源,有效解决行业洗消效率低、能耗高、污水难处理等痛点。同时,推行“全进全出”与批次化管理,阻断疾病传播链,并通过数据化监控(如死淘趋势、日龄分析)实现群体健康管理,例如断奶后6周内完成全免疫、定期巡栏与批次化奖惩机制提升执行效率。
疫情冲击之下,大量散户被迫退出市场,饲料企业原有的销售模式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众多饲料企业纷纷踏上业务转型之路。部分企业将业务触角延伸至苗猪放养领域;而大部分企业则积极动员公司业务人员与核心经销商,携手成立二育养殖公司。此外,企业还大力拓展助养业务,依托自身平台资源优势,为客户精准对接全国各地优质猪源,以此拉动公司饲料销量。
二育养猪,作为后非瘟时代催生的产物,具有其独特的两面性。其优点在于操作灵活多变,在生猪供应短缺时,能够迅速填补市场空缺。该模式既可实现快进快出,也可将二育猪育成大肥,在全国范围内灵活买卖。然而,缺点是供需平稳时候,利润点低,钱肉比很难转化出利润。若将二育猪单纯视为商品,二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行为。若仅依靠二育单纯投机,企业或许能够维持生存,但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二育养猪的抓猪范围极为广泛,涵盖全国各地。诸如贵州温氏、湖南新五丰、广西农垦、吉林中粮、东北谷实、大北农、东方希望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均在全国范围内参与投标。在抓猪标准方面,上半年以追求精品瘦身长条猪为主,下半年则对体型带膘的货源有一定需求。体重需求则依据企业对半年内行情的预期与预判来确定,主要集中在50到120公斤之间。
猪场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影响养殖业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加强猪只的防疫工作,预防和控制猪气喘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于保障猪场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与市场总监王红岩指出,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防疫是猪场防疫中的关键挑战。
如何有效控制蓝耳病?王红岩认为蓝耳病防控着眼点更多关注母猪群、双阴猪场,在养殖密集区、生物安全高风险区要考虑蓝耳苗免疫,搭配HuN4-F112等疫苗免疫,可降低病毒载量与临床症状。同时,圆环病毒PCV2d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与蓝耳病毒共感染时加剧病情,即使低水平感染也会导致伤亡和免疫抑制,王红岩指出需要选择针对PCV2d的疫苗可阻断病毒传播,有效降低共感染风险。
放养模式呈现出“三固定、五统一、两奖励”的显著特点。具体而言,“三固定”即猪苗价格、饲料价格以及回收价格均保持固定;“五统一”涵盖统一供应猪苗、统一配送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执行防疫程序以及统一安排回收;“两奖励”则为养殖户建棚给予奖励,缴纳保证金同样有奖。
刘文革详细介绍道,养殖户借助“养户不愁”app开展死淘管理工作,通过录制割耳视频,有效降低了数据造假的可能性,确保成活率数据真实可靠,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此外,集团还定期开展免疫、兽医巡查、生产监督以及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技术员依据系统推送的任务前往养殖户处开展工作,若超出规定时限,系统将自动锁死,以此保障技术员能够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执行免疫操作。同时,集团制定了科学的饲喂标准,养殖户需按此标准领取饲料,有效避免了饲料的浪费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放养系统与山西人保系统实现了联网互通,支持全流程线上办理业务,包括线上投保与理赔等,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办理的效率。与此同时,该公司搭建了人工智能平台,借助该平台达成AI数猪功能,并构建起监控看板体系。
安徽省金河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黑猪盟食品公司董事长徐小旭分享《安徽黑猪养殖与放养模式探索》主题报告。徐小旭指出,目前安徽省黑猪市场占有率显著较低,安徽省年出栏小于50万头,全国地方黑猪年出栏约等于1900万头。安徽黑猪养殖存在养殖分散、产业链不完善、品系不统一等痛点。
为此,安徽黑猪盟提出整合产能、搭建销售网络、研发专用饲料等探索方向,市场定位分中端(瘦肉型杂交系)与高端(高血统地方猪),推行“母肥分离+数字管理”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还建立了短中期的发展目标:整合资源实现年出栏30万头,中期打造全国品牌并达成年出栏100万头规模,同时构建全产业链标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39万头,同比增长1.2%,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6%,处于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从新生仔猪看,2024年10月份至2025年3月份新生仔猪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按6个月育肥周期计算,4—9月份生猪出栏量将明显增多。
一季度全国猪饲料产量已处于近年来的峰值,仔猪、育肥猪等饲料同比增长在10%左右,也反映出后期生猪供应增加的态势。预计2025年肥猪上市量将增加4%左右,全年猪价可能下行10%—20%,但过度下跌风险不大。排除异常因素影响,未来生猪产能或长期处在相对饱和状态。
禾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兽医师樊铭玉针对圆环病毒2型在育肥体系的防控进行分享。樊铭玉指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影响育肥猪养殖效益的重要经济性病原。研究显示,其在育肥猪阶段流行率及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猪群,不仅会导致日增重下降,即使亚临床感染造成的损失也高于明显临床症状,尤其在生猪价格低迷时,中等程度感染即可使猪场陷入亏损。
某大型育肥场曾因未在育肥阶段加免PCV2疫苗,100日龄后猪群出现病毒载量骤升、死淘率增加、生长缓慢等问题,尽管大量用药仍收效甚微。樊铭玉表示,科学免疫是防控PCV2的核心手段。实践表明,在育肥端仍有巨大的提效、降本空间,需深挖经济性疾病(支原体、回肠炎、猪圆环病等)的防控潜力。
烟台奔鹏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增华围绕放养区域规划、养殖户筛选、猪苗采购管理、选苗标准设定以及猪苗入厂后的精细化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深入剖析了合同放养模式所具备的条件与显著优势。
在选苗标准方面,具体遵循以下细则:优先选择养殖行业的头部企业及上市公司作为合作对象;种猪场规模需达到一定标准,即母猪存栏量不少于2000头;猪苗断奶体重方面,要求21天断奶时平均体重不低于6千克,或25日龄时体重不低于7千克;猪苗需确保蓝耳病稳定、无非洲猪瘟感染、伪狂犬病检测呈阴性;同时,猪流行性腹泻(PED)检测结果必须合格,而双阴性猪苗则为最佳选择。
山东亿智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后疫情时代,家庭农场面临的留存率低、资金技术受限等困境,创新推出“计划经济生产”合作共赢模式。该模式以分段饲养为核心,由核心育种场提供蓝耳双阴后备母猪,配怀场完成配种后,家庭农场恒价承接怀孕母猪并分阶段饲养,最终由公司放养端恒价回收断奶仔猪。
模式通过生物防控“铁三角”体系(生物安全管理、监测预警、应急预案)严格把控蓝耳等关键疾病,保障猪群健康。数据显示,家庭农场采用该模式后,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养殖效益的双重提升,为中小养殖户提供了可复制的高效养殖路径。
在猪苗选择方面,双胞胎倾向于选用三元商品猪及健康苗(由超级公猪与纯二元母猪繁殖而来)。相较于普通公猪与回交二元母猪繁殖的商品猪,三元商品猪料肉比降低0.15以上,屠宰率提高8%,且肉质更优。
在饲料成本控制上,双胞胎借助低蛋白日粮技术与杂粕应用技术,大幅削减豆粕用量。在当前豆粕价格飞涨的市场环境下,单头猪的饲料成本可降低69.8元。
以清远工厂的大猪料配方成本为例,玉米豆粕型配方成本为2779元/吨。而利用SBT原料研发技术的优势以及采购优势,采用糙米混合物、大麦、DDGS、米糠等原料进行替代后,成本可降低234元/吨,即每头猪可节省70元。
目前,这些技术已助力超过1000家规模场实现降本增效,每头猪的养殖成本可降低0.4元/斤以上。
福建省箬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新平从企业自身出发,分享如何打造高健康种苗的福建经验。郑新平表示,福建健康养猪拥有多个优势,包括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具有天然的生物安全屏障,非瘟防控有地利上的优势;福建省猪场中间大两头小,基本上都是家庭猪场和家族猪场,业主养高健康猪的决策快、决心大;福建省就有大量高健康的种猪场,各个品种都有,各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买到合适的种猪等优势。
箬溪生态通过打造三位一体健康养猪体系的实践,从种猪、动保和生态三个方面与专业公司形成合作,形成“专业人做专业事”,通过团队养猪和体系养猪,更好地促进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信MAAS系统,构建一体化的数智农业解决方案。从个体到全员,从后台走向前台,以数据中台作为管理大脑,打通从田间、饲料、生猪、屠宰到肉食店的任督二脉,实现员工自驱化、流程自动化、业务在线化、决策智能化。
专为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打造的AI云盒智能设备,运用先进的AI算法对猪场监控视频展开分析,可精准识别人、猪、车以及其他动物等内容,为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5月18日下午,圆桌论坛环节邀请了8位大咖论放养趋势、机遇和挑战。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刘思当、山东省畜牧总站正高级畜牧师周开锋、硕禾集团总裁孟凡伟、青岛嘉大农牧总裁曹庆明、山东友邦惠农董事长赵西友、禾丰食品常务副总裁高全利、福建箬溪生态农业董事长郑新平、科星药业高级副总裁陈殿生参与讨论。
5月18日上午,猪链通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猪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式上线运营。